您当前的位置 : 手机江西网 > 财经频道
东西问|牛汝极:为何说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文明根脉与治理创新的当代实践?
2025-09-23 16:13:31  来源:大江网  作者:

日照证件制作_日照制作证件_日照本地证件制作制作证件✅✅✅_客服咨询_:【QQ50641516】✅✅✅提供24小时诚信服务,专注于制作各种证件及仿制证件。精湛工艺,高质量保证。以专业的团队和高效的服务,满足您的不同证件需求。让您享受便捷、可靠的证件制作体验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20日电 题:为何说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文明根脉与治理创新的当代实践?

  ——专访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牛汝极

  作者 苟继鹏

  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此后,历代中央政权都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迎来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成为“中国之治”在新疆的生动呈现。近日,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汝极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文明根脉与治理创新的当代实践。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一处棉田内,大型采棉机正在作业。 苟继鹏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汲取了哪些重要历史镜鉴与智慧?

  牛汝极:中华文明的边疆治理,从来就是“多元一体”基因的自然延伸。新疆的发展史,本质上是“大一统”“和合共生”“民为邦本”等理念的实践史。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智慧,在于将这一历史连续性转化为当代治理的底蕴。

  自先秦时期起,新疆就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从汉代设西域都护府开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夯实了新疆是中国领土的法理根基。这种“大一统”不是简单的疆域叠加,而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包容。尼雅遗址出土的汉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把天文、信仰和疆域认同融汇在一起。《史记》《汉书》对西域风土的记载,更是中原王朝的治理自觉。

  今天,这份传统被激活,靠的是“历史记忆唤醒”和“国家认同建构”双向发力。如“西域文明中的中华印记”考古工程,梳理楼兰汉文木简、北庭故城唐代官署等,把“新疆是中华文明一部分”的历史,变成具体可感可见的叙事;还有“中华文脉·西域回响”数字工程,用技术复原张骞通西域、郑吉经营西域的场景,让“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开放之路”的认知,成为今天新疆发展的精神锚点。

2025年5月18日,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在新疆轮台县西域都护府历史文化园正式开馆。 巴州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社记者:从历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到今天强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如何将这种历史积淀转化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路径?

  牛汝极:中华“和而不同”的智慧,在新疆就是“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不是消除差异,而是用共有文化符号凝聚共识。这种文化认同不是形式化的,而是“符号—情感—认同”的真实转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华文明的治理核心,在新疆历史上一直都在实践:汉代在西域屯田,既解决军粮问题,又帮当地发展农业;唐代设驿站,畅通物资和人员往来,带动经济繁荣。这些都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也赢得了民心。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把这些理念变成了具体的民生工程。经济上,借助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推广优质棉花技术、打造喀纳斯景区等,各族群众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收入大幅提高;社会事业上,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众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各民族间的沟通与理解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上,通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