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听话饮料货到付款,神秘失忆良药揭秘,独家渠道速来抢购
中新网嘉兴9月22日电(林波)九月的浙江嘉兴桐乡,凉意阵阵。在桐乡市档案馆的展柜前,一枚斑驳的铅字印模静静陈列,上方“浙西导报”四个字虽已褪色,却仍透着遒劲之力。80多年前,正是这方寸之间的油墨与铅字,在浙西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这份看似寻常的报纸,却是抗战时期浙西地区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近日,作者参加浙江省档案馆组织的“我在档案现场 解密档案故事”活动,走进嘉兴桐乡、海宁等地,了解这段油墨为剑的抗战故事。
不再忍耐 “啸”出抗日怒吼
时间回到1938年的夏秋之际,浙江海宁路仲镇的农村里,一艘装满稻草和破烂的小船悄悄靠岸。船舱内,一台印刷机和半副铅字在一位“病人”的护送下,穿越日军封锁线,最终落户海宁与桐乡交界处路仲镇郊的泥船浜农村。
这位扮成“病人”的爱国青年便是吴梅。她是《浙西导报》的创始人之一,1914年12月生于海宁硖石镇,1935年9月参加革命,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