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手机江西网 > 财经频道
细菌战受害者,为历史“讨个说法”
2025-09-23 11:29:32  来源:大江网  作者:

迷水平台用品货到付款,商城网上正品购买,渠道在线售卖喷雾用品官网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镇,一座不起眼的石碑在路边静静伫立。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证明曾有一群同胞,来过这世间。“侵华日军空投鼠疫受害同胞纪念”字眼的背后,是一段难以泯灭的惨烈记忆。

  1941至1942年,侵华日军多次向常德投放鼠疫细菌,数万百姓饱受病痛摧残。1997年8月,常德细菌战受害者和家属,与来自细菌战另一重灾区浙江的相关人士共同组成原告团,起诉日本政府,开启长达10年的跨国诉讼。时至今日,常德市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协会仍然坚持以民间活动的方式,呼吁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承认罪行。

  无法忘却的反人类罪行

  1941年11月4日清晨,常德城笼罩在浓雾之中。

  飞机的轰鸣声惊醒了熟睡中的人们。紧接着,城区上空拉响尖锐的空袭警报。老百姓诧异的是,日军飞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投掷炸弹,而是投下麦粒、谷子、高粱、破棉絮、烂布条等杂物。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些不明投掷物的威力,远超炸弹。

  下午5点,空袭警报解除后,居民纷纷返城,并将一包空投物送往广德医院化验。时任广德医院院长的谭学华检查空投物后,认为日军撒下的很可能是鼠疫杆菌。

  起初,城内未发现鼠疫病人,各方都忽视了潜在危险。11月11日,家住关庙街的12岁女孩蔡桃儿在门前的街道上玩耍,晚上突发高烧。一天后,蔡桃儿死亡,距发病时间仅36小时。这是常德已知发现的第一例鼠疫病人。

  接下来,关庙街、鸡鹅巷一带相继发现多起病例,平均每天报告10人以上,而且发病迅速,往往尚未就医就告不治。城门外的3座焚尸炉,短短数日就烧塌了两座。常德古城迅速被死亡气息笼罩。

  1942年4月中旬,常德城内多处出现肺鼠疫患者,不少老百姓向外逃亡,疫情扩散到周边各县。

  时年40多岁的李佑生家住桃源县马鬃岭李家湾。5月初的一天,李佑生进城采办货物时,忽感头痛脑热。他连夜离城回家,第二天就病倒了。

  肺鼠疫很快在李家湾暴发流行。从5月10日至30日,短短20天内,接近过李佑生的15人全部染疫死去。

  鼠疫又向常德城东北的石公桥镇蔓延。“我父亲原来在镇上开杂货铺,年幼的二姐跟着他一起,她在镇上满街跑,染上了细菌后,发高烧、身上发乌,送去镇上的临时救护站也没用,后来夭折了。”家住石公桥镇白云阁村的受害者家属胡文兵说。

  石公桥镇紧靠湖泊,人们通过湖面逃亡,防疫封锁很难奏效。当石公桥镇疫情得到控制时,鼠疫已向周围乡村蔓延。自1942年10月至1943年底,镇德桥、周家店、韩公渡、大龙站、双桥坪等乡镇陆续暴发鼠疫,死者不计其数。

  1943年11月18日,常德会战爆发。疯狂的日军放火将常德城化为焦土。城区疫情随着常德城的毁灭而结束,但是,常德周围广大的乡村地区,仍在鼠疫的笼罩下。无数受害老百姓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因何染病。

  “一定要讨回公道”

  1996年11月,几名日本律师来到常德,希望调查侵华日军对常德发动细菌战的情况。不少当地人猜测:“这些日本人来做什么?他们有什么目的?”

  领队的日本律师名叫一濑敬一郎。他通过常德市外事办等渠道表示,希望当地细菌战受害者与家属带领他们,调查细菌战受害实情,自己将无偿帮助受害者到东京法庭讨回正义。

  尽管各方都有担心和疑虑,时任常德市外事办副主任的陈玉芳仍答应了下来。陈玉芳牵头组织成立“常德细菌战调查委员会”,成员都是自己或亲属经历过细菌战的退休老人。

  寻找受害者的工作是艰辛的。当时,大家能参考的只有一本常德市委党史办编撰的《辛巳劫难——1941年常德细菌战纪实》,全书只记载了常德市区、石公桥镇和桃源镇李家湾村的受疫情况,死亡人数不足100人,有名有姓的只有几十个。

  志愿者只能顺藤摸瓜,四处寻访受害者,同时召集直接受害者和受害者亲属开座谈会,反复研究确认受害者身份。“经常带上一天的干粮,骑着自行车,到不同的村里调查一整天。”今年67岁的鲁光跃说,自己当时只有40多岁,是协会最年轻的成员,不记得跑了多少里路、访了多少户人家。“我母亲亲眼看着自己的哥哥、姐姐、姐夫因鼠疫离世,心中痛苦难以释怀,直到她去世前,都还在叮嘱我,一定要讨回公道。”

  1996年至2000年,常德细菌战调查委员会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发现,1941年日军实施的细菌战,以常德城为中心,波及周边10个县30个乡的150多个村。鼠疫大流行,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其中有确切姓名者就达7643人。

  十年诉讼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