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公司新闻
“农业生物多样性——植保微景观” 大赛圆满举办
合 影 留 念
赛事概况:多方参与,共赴绿色之约
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高校学生的积极响应。经过前期的报名和作品征集,共有13组参赛队伍脱颖而出,进入线下评选环节。参赛作品围绕洱海的主要作物如水稻、油菜、烟草、马铃薯等,融入绿色防控病虫害的相关元素,生动展现了生态系统的丰富性与植保工作的科学性。
活 动 现 场 图 片
现场展示:创意作品,讲述植保智慧
从《我在洱海有块田》的间作种植模式,到《稻境·共生》的“稻株生长-天敌控害-秸秆循环”体系,到《稻螟勿鸣》《荔枝蝽象剿灭记》的“以虫治虫”智慧,到《虫花守护记》的黄板物理防虫,再到《洱海之畔,生态共生》将稻浪、花境、古亭融入农田循环,精彩演绎了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智慧;从《风禾尽起,水稻渠成》传递的顺应自然理念,到《稻鸭共生》《洱海绿境》的生态协同,到《种质织景,植保新篇》的生物多样性图景,再到《苍山的一角》展现了苍山溪流作为洱海生命线的补给站,在绿色防控守护下,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的自然之美。从《我的洱海智慧农业小世界》以科技小院为核心、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未来农业图景,到《虫虫冲冲冲》喻指的新农人的坚守与担当。每一份作品都像一扇窗,让人窥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奇妙,将“绿色植保”化作方寸间的画卷。
参 赛 作 品 图 片
评审环节:专业点评,助力赛事公正
特邀评审专家包括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大理合作项目专员李健强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徐玖亮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陈丽红教授,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院长胡小康副教授,古生村完全小学张登甲校长,洱海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带头人何利成老师等,还有古生村完小的同学们和洱海流域科技小院集群的同学们参与点评。
特 邀 评 审 专 家 及 学 生 图 片
各位专家围绕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观赏性及完整性展开专业细致点评。徐玖亮、胡小康、陈丽红三位老师分享独到见解,张登甲校长从教育科普视角带来启发性思考,何利成老师结合实践提出真知灼见。最后,李健强老师点评并作总结,既高度肯定参赛作品,也为绿色防控工作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各位评审的宝贵建议,不仅为同学们的创作注入动力、提供指引,更为绿色防控小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
李 健 强 老 师 现 场 点 评 图 片
颁奖时刻:荣誉加冕,激励绿色探索
经过综合评定,获奖名单最终揭晓。本次大赛评审结果揭晓:作品《洱海之畔・生态共生》荣获一等奖;《我的洱海智慧农业小世界》《稻螟勿鸣》2项作品荣获二等奖;《苍山的一角》《荔枝蝽象剿灭记》《虫花守护记》3项作品获得三等奖;另有7项作品获评优秀奖。各类获奖者均获得了荣誉证书,奖金及留展作品材料费将在赛后发放。
获 奖 作 品 图 片
颁奖仪式上,李健强老师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胡小康老师为二等奖获奖者颁奖,徐玖亮老师和陈丽红老师为三等奖获奖者颁奖,张登甲校长、何利成老师为优秀奖获得者颁奖,现场掌声雷动,恭喜所有获奖队伍,同时也感谢所有创作者的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
颁 奖 仪 式 图 片
赛事意义:守护洱海,共筑绿色未来
本次“农业生物多样性——植保微景观”大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人们对洱海保护与绿色植保工作的热情,凝聚了各方智慧与力量。通过微景观作品,生动展现了绿色防控的理念,普及了病虫害相关知识,增强了城乡居民和社会公众对绿色防控的认知。
大赛虽然落幕,但对洱海的保护、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探索永不停止。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洱海的水将更清、田将更绿,绿色植保的理念将走进更多人的心中,为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