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武汉蔬菜农药残留未每天抽检 有望通过编码验明
来源: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编辑:www.wdlz.com.cn 时间:2012-11-5 点击数:

图为:检测人员正在用仪器检测农残是否超标
6年来,武汉市在城乡各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布点了750个农产品质量检测点,抽检蔬菜农药残留是否超标。问题是,有的检测点并未坚持每天抽检。不少市民很想知道,哪里能检测蔬菜农残?需要多少钱?多久能出结果?如果检出超标怎么维权?为此,记者对武汉市农产品检疫检测中心副主任吕建平进行了专访。他透露,武汉正在试点农产品追溯制度。今后,市民若想知道当天买的菜是否超标,上网就能查到。
■现状
要求每天自行抽检
个别检测点未严格执行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农产品市场经营者必须严格查验入市农产品是否具备市场准入条件,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准许入市销售,不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市销售。记者探访发现,这项制度对个别农贸市场来说,却成了一纸空文。
吕建平透露,从武汉市农产品检疫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农检中心”)平时抽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等经营单位都能做到每天抽检,建立进货台账。不过,也不乏少数的经营者应付差事,未能做到每天检测;有的经营者尽管做了检测,但没有及时更新并公示检测结果。
事实上,经营者当天有没有进行抽样,消费者自己也很容易判断出来。若是进行了检测,卖场内的蔬菜农残检测公示牌上会标注检测的时间、品种、是否合格;其次,一般来说,当天抽样的蔬菜检测完毕后,需要在烧杯中留下样品。如果是隔天或者几天前的样本,从外观很容易鉴别。
“每天抽检主要还是*经营者主动自觉。”吕建平说,目前,市级和17个区级农检中心,每天会随机对各个经营场所和检测点进行抽样监测,一旦发现问题,会即时责令整改。
检测点覆盖全市
市民却不知到哪儿检测
上周末,白领宋小姐在唐蔡路菜场买了一把小白菜,付过钱之后,她才发现菜叶上有几处细小的白色斑点,怀疑是农药残留。可是,哪里可以检测一下?会不会花很多检测费得不偿失呢?权衡之后,她最终放弃了检测,选择回家用清水多泡泡。“消费者对检测点缺乏基本认知,加上有些经营场所检测仪器摆放不明显,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吕建平说,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当年,武汉市就建立了市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农产品生产基地自检机构、农产品流通环节自检机构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农田到餐桌层层把关、全程监控。到现在为止,全市共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点)750个,除了马路菜场,基本上市内所有的集贸市场、超市等零售终端都可以进行定性检测。如果市民对所购蔬菜怀疑有农药残留,可向所在区农检机构申请检测,或可拨打12316咨询。
■症结
农药使用难避免
打农药防虫害成本最低
蔬菜中为什么会有农药残留?既然农药有害,是否有其他的产品可以替代?
吕建平解释,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遭到病虫害的侵袭,喷洒农药主要是为了防治病虫害。不过,农药分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化学农药中,有些是农业部允许适量使用的,有些是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的,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胎类农药,农药残留检测就是检测是否含禁用农药和非禁用农药超标使用。
之所以会有农药残留,主要是农户在喷洒农药后,没有过7天的间隔期,就提前采摘;或者是农药使用过量。若要减少蔬菜农药残留,关键要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用药安全间隔期,适时采收。
既然化学农药有害,为何不用生物农药或者其他杀虫方式替代呢?吕建平说,化学农药见效快,几个小时内就能见效,而生物农药可能要几天后才能见效,且价格比化学农药高一倍。目前,武汉市蔬菜种植,一家一户的种植户占大多数,所以化学农药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替代。

■对策
卖场设置指示牌
市民检农残可循牌索骥
集贸市场和超市内有没有明显的标志?是否能让消费者很快找到农残检测点呢?
吕建平说,按照武汉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零售市场内应设置食品安全检测室(点),检测室(点)须建在农贸市场内,检测规程悬挂在检测室内,检测结果要进行公示,检测室(点)应设有明显标志等。目前在市场内,比较显眼的标志就是一块白色的“农残检测结果公示牌”,上面写着菜名、产地、是否合格等内容。
一般来说,超市的检测仪器就放在公示牌的下方或者附近;有条件的超市,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检测室。市民可以拿着需要检测的蔬菜到这里检测。而集贸市场内的检测点,有的陈设方式跟超市类似;有的则将检测仪器放在市场管理办公室,市民可到此处进行咨询。
检测农残不花钱
市民30分钟就可知结果
市民如果对买到的蔬菜不放心,拿去检测需不需要支付相关费用?多久能等到结果呢?
吕建平介绍,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分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主要是判断蔬菜中是否农药超标;定量检测则是判断残留的农药是哪一种,含量是多少。目前,750个检测点主要进行的是定性检测。这种检测主要是利用酶片反应,不收费。一般来说,从取样到出结果,需半个小时。市民送到各区农检机构进行快速定性检测,不用花钱。
记者在农残检测室看到,整个检测过程要经过十多项步骤,首先是取样,而取样品需要从蔬菜的不同部位进行剪取,每次取样只能取两克左右;接着将样品捣碎后加入提取液,让残留的农药更快地融入水中以便提出;然后过滤,将提取液滴在酶片上静置10分钟,最后放入一台叫“分光光度计”的快速分析仪器进行反应。约3分钟后,机器自动读出一组数据,判断样品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超标。
“如果想要知道具体哪种农药超标,具体超标了多少量,这就需要定量检测。”吕建平说,不过定量检测收费较高,耗时较长,主要针对企业和合作社,而具有检测资质的,目前只有武汉市农检中心,可检测产品多达173项,包括肥料、农药产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残留等,每项收费不等,价格在百元以上,从取样到出结果,至少需要3天。
■解难
检测结果上网查
企业合作社率先“可追溯”
有没有一种可能,让消费者连30分钟的免费检测都不再需要,就能很快获知自己买到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何时打过农药?打了多少?进市场前有没有进行检测?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呢?“这个目标3年内有望实现。”吕建平肯定地说,跟2007年相比,武汉市农产品检测的范围也由过去主要以蔬菜、生**为主,扩大到蔬菜、畜产品、水产品、食用菌、水果、茶叶等农产品,检测密度由过去一年2万批次增加到现在一年140万批次。2010年,率先在全国检出外地有毒豇豆,共销毁有毒豇豆3596.9公斤。
今年,武汉刚启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预计到2015年,全市所有种植、畜牧、水产等产业的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建立农产品生产信息档案,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质量安全检测等;建立购销台账,给出售的农产品安装产品编码,建立信息录入与电子查询系统,形成互联互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这样一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者,能够快速精确地锁定问题产品,追溯源头,并进行有效处置和责任追究,从而督促生产者有序使用农药;而消费者只要扫描或上网查询产品编码,就能够快速方便地查询产品安全信息。
产地准出市场准入
筑起农产品两道安全防线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武汉市还有没有其他的举措呢?
吕建平说,为保障菜篮子安全,武汉市今年还重申实行产地准出制度,即农产品生产主体要按照“有生产记录、有质量安全检测、有产品包装、有产品标志”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要求,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可以有效杜绝不合格农产品销出产地,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是市场准入制度,即农产品市场经营者必须依法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查验入市农产品是否具备市场准入条件,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准许入市销售,不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市销售;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禁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按照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印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确定的条件进行查验。该制度可以有效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