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媒体报道
四川创建与基地和标准园建设结合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与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四川省农业厅2012年在13个县(市、区)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县创建试点工作,将创建工作与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培育紧密结合,探索建立“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县级监管模式。
明确县级政府为创建主体
构建“政府负总责、县乡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工作体系。县级做到机构、人员、职责、经费、设备“五落实”,乡镇实现加挂1块服务站牌子、设置1名监管员、配备1套检测设备的管理要求。全省所有涉农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均已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牌子。邻水县的512个村全部配备协管员,绵竹市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市乡两级农产品监管检测体系。
建设追溯信息平台
初步建成“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三品一标”获证主体为追溯单元。13个试点县有11个已建立质量追溯信息平台,金堂县的追溯系统涵盖主要农、畜、水产品,仁寿县的追溯系统上与省级平台对接,下与企业、基地、速测站(点)连接。
创建与基地和标准园建设结合
以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依托,着力农业标准推广普及,指导和督促主要生产主体落实生产记录、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等规定;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苍溪县建立红心猕猴桃和雪梨农业标准化基地25万亩;邻水县创建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发放生产规程操作卡5万余份。
将创建县纳入监测范围
省级全年对13个试点县抽检样品634个,平均合格率98.7%;县级不断完善乡镇、基地、批发市场监测网络,配备速测设备647台(套),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监测力度,每县每月检测主要农产品80~400个批次。宣汉县6家企业开展产地准出检测,对合格产品出具《产地证明》;武胜县在市场开展农产品监测,对不合格产品下架处理。
加快“三品一标”申报
建立农业品牌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奖励机制;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在市场设立“三品一标”农产品销售专柜或专销区。13个创建县2012年申报“三品一标”产品215个,占全省申报总量的22%。仁寿县对每个获证产品奖励2~10万元,峨眉山市对每个获证品牌奖励2000~4000元,苍溪县建设农业品牌专销点2个、农产品包装专销企业2个。
创新投入品监管模式
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或专柜销售,建立农资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等制度;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创建活动,支持产业基地、合作社统购统供投入品。峨眉山市建立农资诚信经营、“黑名单”管理、产品备案审查和退出机制,全年阻止了21个不合法农资产品流入该市销售。彭州市建立了农资放心店配送中心,向下延伸网点271个,配送农资占全市农资供应量的近80%。
提供保障经费与奖励资金
省政府文件明确要求,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保障机制。去年省本级安排农产品安全专项资金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规范化建设,带动试点县投入900余万元;今年省本级已安排财政预算资金6000万元,保障创建工作。明确规定,创建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自愿申报,市州人民政府初审推荐,省农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综合评审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确定。建设时间为1年,到期后对考核合格的县,省人民政府颁发标牌,每县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并实行动态管理。(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