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甘蔗绿色防控:病虫害猖獗围困海南部分蔗区

来源: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编辑:www.wdlz.com.cn    时间:2013-3-30    点击数:
    记者27日从省糖协获悉,2012/13年榨季,我省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然而部分蔗区病虫害猖獗,甘蔗产量和糖分均蒙受严重损失。

  1 部分地区甘蔗遭遇病虫害
  据了解,我省部分地区遭受病虫危害的甘蔗,其产量损失十分惨重。临高、东方、儋州、昌江蔗区的甘蔗因病虫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的幅度约达15%-30%,即亩产蔗量损失0.7吨-2吨之间,东方、临高有的蔗农损失高达50%左右!
  省糖协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京说,病虫害对甘蔗生长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蔗苗受害枯死的,有效茎数便减少;蔗茎被蛀的,生长便缓慢乃至停顿甚至空心;根头部被蛀的,根系便不发达,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极易折断或倒伏;有病害的,叶片受损失色,光合作用受阻,生长缓慢,严重时蔗茎腐烂、空心。遭受病虫危害的甘蔗,其糖分和简纯度的下降可谓触目惊心。
  近日,李京和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总裁助理兼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大志、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农技部经理周业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蔗研究中心)专家伍苏然博士等深入到临高、儋州、昌江、东方等蔗区,会同相关糖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甘蔗病虫害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调查发现,当前全省各蔗区、各品种、各植期、各田类的甘蔗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同病虫危害,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是临高、东方,其次是儋州、昌江。危害最为严重的品种是粤糖93/159,宿根蔗重过新植蔗,水田和水肥条件好的甘蔗重过坡地的甘蔗,零星散户的甘蔗重过专业大户的甘蔗。
  这次调查初步认定,当前甘蔗遭受病虫危害的比率,在临高、东方蔗区因粤糖93/159占绝大部分而高达75%以上,粤糖93/159的宿根蔗高达85%以上,儋州、昌江蔗区也达35%以上,均十分严重。南华集团农技部在临高进行的田间调查表明,甘蔗虫害发生率平均高达79.77%。在龙力、东方糖厂的蔗场,随机抽样的甘蔗十有八九带有病虫害,有的表面上挺好,切开后却有虫害,以致制糖生产排出来的蔗渣都变了颜色。

  2 气温高雨水多阳光少造成
  经过专家分析总结,我省甘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去冬今春气温较高、雨水较多、阳光较少。这样的气候因素很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甚至流行、爆发。比较明显的是,螟虫交叉重叠繁殖,繁殖代数增加。但更深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不进行防治或防治方法错误,使得病虫源源不断地累积,日渐严重。
  专家认为,目前之所以发生大面积甘蔗病虫害,主要是整个行业对甘蔗病虫害的防治都不够重视,思想麻痹大意。长期以来,我省各蔗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蔗农,都没有严肃对待这个问题,没有或甚少采取防治措施。甘蔗种植、管理全过程都很少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有使用的也只是限于新植蔗的下种阶段,中后期根本就没有用药,宿根蔗全生长期普遍都没有用药。化学防治尚且如此,其它防治措施更是无从说起。其次,是政府植保机构很少研究甘蔗病虫害的防治。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省各级植保机构已经少有对甘蔗
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更没有提供和采取权威性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第三,糖厂的防治技术力量薄弱,甘蔗技术人员缺乏。除了南华集团农技部有一定的甘蔗技术力量外,全省各糖厂只有个别配备甘蔗技术人员,这使得糖厂对甘蔗生产这个“第一车间”的技术支持显得十分乏力。
  更主要的是,蔗农对甘蔗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防治意识差,防治技术差,防治效果差。我省蔗农向来不讲究甘蔗病虫害的防治,缺少生产成本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加之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科学技术知识能力有限,即便是有政府和糖厂的支持、指导也未能按照规程来操作,因而
病虫害防治效果普遍不好。再加上防治资金严重缺乏,政府、企业和蔗农对甘蔗病虫害防治的投入都不够。据了解,在甘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投入,我省各级政府基本上只是限于发生蝗灾的时候,糖厂、蔗农的投入也是杯水车薪。

  3 甘蔗病虫害可防可控
  对我省当前甘蔗发生病虫害的相关问题,热科院生物所、甘蔗研究中心和海南省甘蔗学会(筹)甘蔗病虫害研究方面的专家,正在做深入的研究分析。省糖协还将集思广益提出甘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工作意见,组织探讨如何通过奖罚办法严格控制病虫害严重的原料甘蔗进厂等问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近年来着力研究包括病虫害防治在内的甘蔗生产技术,随后又成立了甘蔗研究中心,甘蔗脱毒种苗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功并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这是我省甘蔗生产的希望所在。
  参加调研的专家表示,甘蔗病虫害是可防可控的,我省过去很少用药,各种害虫没有什么抗药性,防治效果一定会很好。只要政府、企业和蔗农共同的努力,我省甘蔗的病虫害就一定能够控制得住。